侠客文学
致力于好看的小说推荐

林韧谦小说(林韧谦中西结合)章节无弹窗试读

最近比较火的一本小说《中西结合》,主角是林韧谦,主要讲述了:1955冬,十月。首医大阶梯教室内,一大早就有人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,连吊顶上的看不见的也抹得一尘不染。旁边闪着絮絮叨叨的琐碎声音:“听说了吗?”“你说他?”“对对,就是咱们新开中西医临床专业那个林竹…

林韧谦小说(林韧谦中西结合)章节无弹窗试读

《中西结合》免费试读第一章 超天才!人前显圣!

1955冬,十月。

首医大阶梯教室内,一大早就有人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,连吊顶上的看不见的也抹得一尘不染。

旁边闪着絮絮叨叨的琐碎声音:“听说了吗?”

“你说他?”

“对对,就是咱们新开中西医临床专业那个林竹。”

“真的吗?他真的是提前两年毕业?”

“真的,据说还是咱们院长打的报告。”

“别别,别背后说人了,他来了!”

眼前走过一名青年男子十八九岁,面容温和,带着少见的开朗笑容,显得有些神经粗大。

毕竟毕业答辩时候,哪个人不是稍待些紧张呢?

林韧谦是个穿越者,一个月前,他连魂带身体来到这个火热的年代,和自己的同位异形体交换了位置。

摆在眼前第一位的就是,毕业答辩该怎么过。

他自己是六十年后的中西医专业,前身读的是第一届中西医专业。

就他脑子的东西,说出去有些吓人,在他看来这年头的教科书错漏太多,他复习得很痛苦。

说简单的一条,动物也有细胞壁这样的谬误在后世看来贻笑大方,却是现在的真理。

来到这里想过躺平,于是向各种学姐学妹都尝试表白过,但都被拒绝了,包括但不限于鹿鸣学姐,野萍学姐,瓜子学妹···

失败原因无他,年龄和感情。学妹最小的比自己大四岁,学姐最小的自己大七八岁,年龄合适的自己也看不上,不愿意委屈了自己。

摇散了脑海的想法,林韧谦大步走入教室,准备提前毕业答辩,前身的锅,他也拒绝不了,难道要装失忆?索性就顺着来了。

走进门,下面一排四五十岁的教授,在后世看来有些年轻了,但这年头的平均寿命在四十七岁。

这些人和过去相比已经算是高寿,毕竟我民国黄金十年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出头。

林韧谦走上讲台,先鞠了一躬,之后说:“诸位老师,抱歉,我临时更改了答辩题目,原本我论述的题目是传统中医向现代中医转变的探索。”

底下的教授们絮叨了一会儿,领头的一个教授说:“韧谦,你提前毕业已经是我们学部委员特批了,按照论文答辩不好吗?”

“关教授,我知道您是好意,尤其是现在废医存药的声音很大。

您是保护我未来前途,但只有在这里,我的声音才能传出去,毕竟这里才是公共场合!”

关教授仔细看了林韧谦一眼,只看到了少年眼中的决然,他又问了一句:

“现在接着论文答辩还来得及,道个歉就行。事情要是闹大了,以后好医院可是不会接收你的。”

林韧谦只朗诵了一首诗:“少年侠气,交结五都雄。肝胆洞,毛发耸。立谈中,死生同。一诺千金重···”

毕竟,连老人家都挡不住这样的氛围,自己有一份力便出一份力。

自己再也不想看到中医药要么走保健组,要么走民间师传。

后世堂堂三甲医院的中药青年医师连汤药都不敢开,竟然开西药,连中成药都不开。

后世考进中西医专业转不了西医临床只能转中医临床专业。

连学子自己都说中不中,西不溜(留),被各种临床学生嫌弃。

而林韧谦自己也是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后在家附近开了社区诊所。

他给人针灸推拿,加上打胰岛素,一点治病救人的成就感都没有。

关教授给旁边的教学助导示意,他搜走了林韧谦的原本毕业答辩论文。

而林韧谦的指导教师唐老师在门外来回踱步,不时叹气。

林韧谦深吸一口气,在黑板上写下“藏象”二字,想了想又写了“脏器”两字。

他自己是精学过光明中医典籍,久读成诵,他闭上眼都能讲的出来,而编辑这套书籍的人就是十年后的教授们。

“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中医称呼内脏脏腑为藏象,而西医则是叫脏器器官吗?”

“都是肝心脾肺肾(木火土金水),但是其实中医的藏象与西医的内脏器官却是两种东西。”

在门外的唐老师有心想张嘴,突然想起来现在自己是听课的了

他感觉有些好笑,多少年没听人讲课了,居然差点想起来回答问题了。

而下面教授们本来以为林韧谦上去会讲一大套听不懂的中医理论。

他没想到林韧谦由浅入深,先提了这个问题,其实这也是大家所好奇的。

毕竟中医的五行和西医的四液平衡论在外人看来是一样的东西。

脏器就是器官,这个他们看过西医相关的解剖书籍,知道一些,那么藏象这个名词有什么不一样的呢?

有趣了,他们期待的看向林韧谦。

林韧谦看效果不错,已经抓住了大家的好奇心,答辩就成功了一半。

然后开始讲:“西医器官,讲的是解剖器质;中医藏象,讲的是功能运用!”

“比如外国西医看待心脏这个器官,就是看一个能不能正常运作的泵血机器。

但是我们有情绪变化的时候,例如伤心、开心会觉得胸口难受,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机器就能解释的了。”

在外边的唐老师心中一阵叫好!

在后世只这一点,很多中医学生到了毕业后都搞不清楚。

“我们教材藏象内容,主要来自于《内径》主要篇章是《灵兰秘典》与《六节藏象论》。

根据劳动起源说,上古时期,我们劳动人民体察,总结出了五脏六腑的具体功能,并且用语言文字和图画形象的描述出来……”

林韧谦完全进入了状态,简直不像是毕业答辩,反而是像讲公开课一样。

下面的教授也越听越认真,本来还有想看热闹的教授,也被他生动的讲述吸引了起来。

但是讲着讲着,唐老师的脸色又开始不好看了。

这小子!还是这样,果然还是不让人省心!祖宗成法!圣人之言呐!

“大多数人认为我们中医古代没有解剖学,都是在讲形而上学的东西。

像什么阴阳五行、水火相济呀,都是虚的——这是个错误的认识。”

“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,就有了领先世界的解剖学知识:

‘黄帝问于伯高曰:余愿闻六府传谷者,肠胃之大小长短,受谷之多少奈何?伯高曰:请尽言之。

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:唇至齿长九分,口广二寸半;齿以后至会厌,深三寸半,大容五合;舌重十两,长七寸,广二寸半;咽门重十两,广一寸半。

至胃长一尺六寸,胃纡曲屈,伸之,长二尺六寸,大一尺五寸,径五寸,大容三斗五升。小肠后附脊,左环回日迭积,其注于回肠者,外附于脐上···’”

唐老师听到这里,脸色和缓下来,小子,有眼光,我们的《内经》就是这么牛逼!

这小子是个宝贝呀!毕业后就应该把他留校啊,让他去给那些西医讲讲课去。

“虽然咱们信史三千年,以往的时间太久远,度量衡的标准一直有变化。

但是《黄帝内经》中的食道与消化道比例是1:35;而现代解剖学测的是1:37!这个比例最能说明问题!”

教授们在底下若有所思,他们看内经看过很多次,只是把这些当作人体骨寸尺子。

专门用来针灸取穴用的,和现代解剖学联系一起,他们还是第一次想到。

以往怎么就没想到呢?西医传过来也有一世纪了。

回过神来这千年以来人体的变化,这个精确度也吓人的可怕了。

不过马上坐在底下的教授就有了另外一个疑问:

可是咱们的中医为什么没发展出来像西医一样的医学模式,转而走向另一条路了呢?

假如我们中国早发展起来,那我们西医不是比国外都牛逼了嘛!

似乎是为了回答他们的疑惑,林韧谦继续讲道:

“中医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本质表现,在原始社会,部落之间的斗争、群体的狩猎及部落内的生产过程中。

大家通过宰杀猎物、牲畜以及被俘的奴隶,逐渐积累了当时最先进解剖学知识。

但很可惜早一步是天才,早两步是先知,早十步就是疯子,早到我们的祖先已经将解剖学知识摸透了。

老祖宗却受限于当时客观的匮乏物质条件,比如说类似现代显微镜这样的仪器道具。”

看着眼前有些不解的教授们,林韧谦笑道:“神医华佗用麻沸散麻醉做手术的故事咱们应该听过吧?”

坐在底下的教授纷纷点头,小时候背汤头歌,背累了师傅就讲两个故事,从扁鹊到华佗,从孙思邈到李时珍。

“但我说那大概是子虚乌有的。”

老唐脸黑了,岂有此理!

这小子虽然说脑袋聪慧但还是那么不安分,哗众取宠,古之神医就被这么说没了?

底下的教授的看着林韧谦,有些诧异,儿时口口相传的故事还有假?

没道理有人能金针止血,那失传的麻沸散就是虚构的,蒙汗药不就是最低级的麻沸散吗?

蒙汗药的配方底下哪个不清楚?

明代魏浚在《岭南琐记》及清代吴其浚在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中都有同样记载:

“用风茄为末,投酒中,饮之,即睡去,须酒气尽以寤。”

蒙汗药与酒配伍,麻醉效果更佳,药力见效快,真是出门便倒,倒头便睡,真可谓“珠联璧合”。

蒙汗药为粉末状,不下在酒里,故成悬浮液,酒色显得浑黄。

解药之法,程穆衡在《水浒传注略》中介绍“急以浓甘草汁灌下,解之。”

这个说法,也是有根据的。

孙思邈《千金方》中说:“甘草解百药毒。十字坡孙二娘用的解药即可能就是甘草汁。只不过《水浒》未点明。

没道理水浒传写的都是真的,那三国演义都是假的。罗贯中和施耐庵可都是明初人。

底下的教授有些不耐烦,华佗所传的五禽戏底下哪个没练过?

这娃娃的话竟然说老祖宗造假,简直是妄语!

林韧谦没有被一群涨红脸色的老教授吓到,给出自己的解释。

“我们现在用的针,别看普普通通,但是至少要到宋朝才能有治练水平生产。唐朝还有李白的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的故事。

那么问题来了,比唐朝更早几百年的东汉三国时期,即便有麻沸散这样的神药,又如何获取精致的手术器械呢?”

小说《中西结合》试读结束!

继续阅读